1,首先备份原系统
进入系统根目录/
cd /
创建备份专用目录
mkdir beifen
对原系统进行备份并压缩、排除不需要的目录,快速并节省空间
tar -cvpzf backup.tar.gz –exclude=proc –exclude=lost+found –exclude=backup.tar.gz –exclude=mnt –exclude=sys –exclude=media /
解释下参数:
tar 是用来备份的程序
c – 新建一个备份文档
v – 详细模式 tar程序将在屏幕上实时输出所有信息
p – 保存许可 并应用到所有文件
z – 采用‘gzip’压缩备份文件 以减小备份文件体积
f – 说明备份文件存放的路径 /home/yun/backup.tgz 是我的备份文件名 我的home是放在单独分区的 就不备份了 备份文件也放在这里 也可以改变存放位置 比如/media/hda6/backup.tgz 这就是放在windows分区E盘里 看各人情况吧
exclude参数用来剔除不必要备份的 比如mnt media 这是用来挂载其他分区的 没必要备份 proc是临时文件 lost+found相当于回收站 也都没必要备份
2,利用各种方式把原系统备份文件迁移到新系统上
例如:
scp -P 88 [email protected]:/backup.tar.gz /backup.tar.gz
wget IP/文件
FTP下载并上传指定目录
3,把备份好的系统文件,解压缩
tar -xvpzf /backup.tar.gz -C /
参数x是告诉tar程序解压缩备份文件
-C 参数是指定tar程序解压缩到的目录
4,启用系统看是否异常
linux系统根目录下各个目录用途说明:
1、/ 根目录 ——— 所有目录挂在其下
2、/boot ——— 存放Ubuntu内核和系统启动文件。系统启动时这些文件先被装载。
3、/etc ——— 系统的配置文件目录。密码文件、设置网卡信息、环境变量的设置等都在此目录中,许多网络配置文件也在其中。
4、/lib ——— 根文件系统目录下程序和核心模块的共享库。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链接共享库,类似于Windows下的system32目录,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。
5、/media ——— 主要用于挂载多媒体设备。ubuntu系统自动挂载的光驱、usb设备,存放临时读入的文件。
6、/proc ——— 这个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,我们可以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。也就是说,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。
7、/sbin ——— 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,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,如系统管理、目录查询等关键命令文件。
8、/tmp ———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,所有用户对此目录都有读写权限。
9、/home ——— 用户的主目录。下面是自己定义的用户名的文件夹。每个用户的设置文件,用户的桌面文件夹,还有用户的数据都放在这里。
10、/mnt ——— 此目录主要是作为挂载点使用。通常包括系统引导后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挂载点。如挂载Windows下的某个分区。
- 本文固定链接: https://www.whyqi.com/517.html
- 转载请注明: 歪奇 于 歪奇 发表
牛哥您太巨了!